《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(试行)》发布
2018-05-15 10:55  点击:5982

导语:为强化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(以下简称水站)公共服务功能,推进水站文化建设,丰富和拓展水站人文内涵,培育生态环境监测文化理念,树立生态环境监测品牌,生态环境部制定了《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(试行)》。


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(以下简称水站)是监测地表水水质现状,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,是评估水污染治理成效,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,也是监测为民、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。《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(试行)》发布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水站的公共服务功能,赋予水站人文内涵,丰富和拓展水站文化属性,培育生态环境监测文化理念,引导公众走进生态环境监测,了解生态环境监测,信任生态环境监测,树立生态环境监测品牌和。

文件发布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统一标志辨识、内部展示基本要求、鼓励地方创新设计、充分应用新媒体、强化水站多重功能五个方面。

地表水(surface water),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,亦称“陆地水”,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,主要有河流、湖泊、沼泽、冰川、冰盖等。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,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。

地表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而成,并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经由蒸发消逝,以及渗流至地下。

虽然任何地表水系统的自然水来源仅来自于该集水区的降水,但仍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此系统中的总水量多寡。这些因素包括了湖泊、湿地、水库的蓄水量、土壤的渗流性、此集水区中地表径流之特性。 人类活动对这些特性有着重大的影响。人类为了增加存水量而兴建水库,为了减少存水量而放光湿地的水分。人类的开垦活动以及兴建沟渠则增加径流的水量与强度。